时间: 2025-05-02 00:3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8:02
张灯挂彩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建筑物或场所中悬挂灯笼和彩饰。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庆祝或装饰而进行的布置,通常用于节日、庆典或特殊场合,以营造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张灯挂彩常用来描绘节日的喜庆场面,如春节、元宵节等。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地方或场合布置得非常喜庆和热闹。 专业领域:在活动策划或装饰设计领域,张灯挂彩可能被用作描述具体的装饰方案。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张灯挂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节日俗,特别是在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会悬挂灯笼和彩饰以庆祝。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节日庆祝,也用于各种庆典和特殊场合。
在文化中,张灯挂彩象征着喜庆和吉祥,是传统节日和庆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张灯挂彩这个成语给人带来温馨、喜庆和热闹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家庭的团聚,增强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记忆和期待。
在春节期间,我常常看到家人和邻居们张灯挂彩,共同营造节日的氛围。这种传统*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乐趣,也加深了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歌: 张灯挂彩迎新春, 家家户户喜气盈。 灯笼高挂彩带飘, 共庆佳节乐融融。
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每当春节来临,居民们都会张灯挂彩,共同庆祝。这个传统不仅让小镇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也成为了居民们团结和友爱的象征。
视觉联想:想象一下,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和彩带,五彩缤纷的灯光在夜晚闪烁,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热闹的氛围。 听觉联想:伴随着鞭炮声和欢笑声,张灯挂彩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装饰圣诞树”或“挂彩灯”,用于圣诞节和新年庆祝。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庆祝和装饰的共同主题。
张灯挂彩这个成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喜庆和庆祝的有效方式。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应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张灯结绮笼驰道,六六洞天连夜到。
伯芬便叫人把阖衙门里里外外,一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2.
【灯】
(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 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镫”在古代还作“盛熟食的器具”解。隶变以后,作照明器具用的写作“燈”,而“镫”多作马鞍两旁的铁脚踏讲)。
同本义。亦指通电发光的照明器具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
【引证】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月夜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组词】
油灯;电灯;日光灯;信号灯;探照灯;灯法
3.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4.
【彩】
(形声。从彡(shān),采声。从“彡”表示与图画、文饰相关。本义:文采,文章才华)。
同本义。
【引证】
《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