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2:13
复工:字面意思是指停止工作后重新开始工作。基本含义是指在因某种原因(如节假日、疫情、事故等)暂停工作后,重新恢复正常的生产或工作活动。
“复工”一词源于汉语,由“复”和“工”两个字组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中断与恢复而变化。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复工”可能带有特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意义。例如,在疫情期间,复工政策和实施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复工”可能带来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反应。积极方面,它象征着恢复和希望;消极方面,它可能意味着工作压力的回归。
个人经历中,复工可能意味着结束假期,重新投入忙碌的工作生活,或是看到一个行业在经历挑战后重新站稳脚跟。
在诗歌中,“复工”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循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春风拂过,万物复苏, 复工的号角,唤醒沉睡的梦。 钢铁的意志,铸就新的篇章, 在挑战中,我们再次起航。
在不同语言中,“复工”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相似,都是指恢复工作状态。
“复工”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恢复,也体现了社会对稳定和发展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复工”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