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6:01
“义趣”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义”和“趣”两个字组成。其中,“义”通常指道德、正义或意义,而“趣”则指趣味、兴趣或乐趣。结合起来,“义趣”可以理解为既有深刻的道德或哲学意义,又具有吸引人的趣味性或乐趣。
在文学作品中,“义趣”常用来形容那些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论述。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义趣”来形容某个活动或话题既有意义又有趣。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伦理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理论或讨论的深度和吸引力。
“义趣”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义”和“趣”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词汇,用以描述那些既有深刻意义又引人入胜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义”常与道德、正义联系在一起,而“趣”则与个人的兴趣和乐趣相关。因此,“义趣”在文化上强调了在追求道德和正义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活的趣味性和个人的享受。
“义趣”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带来快乐的事物。这种结合了深度和乐趣的特性,使得“义趣”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词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书籍和讲座,它们不仅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还通过幽默和趣味的方式传达信息,这些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义趣”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趣”:
晨光洒落书页间, 字字珠玑义趣连。 智慧与欢笑共舞, 心灵之花绽放鲜。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树下讲述着深刻的故事,周围的人们听得入迷,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义趣”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义趣”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edutainment”(教育+娱乐)来表达,这是一种结合教育和娱乐的活动或产品。
通过对“义趣”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在描述那些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事物时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义趣”可以帮助我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同时增加交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趣】
(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趣,疾也。 、 《史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催促;督促。 同: 促
【引证】
《周礼·县正》-趣其稼事。 、 《礼记·月令》-趣民收敛。 、 《汉书·周勃传》-趣为我语。 、 《汉书·翟方进传》-督趣司隶。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