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38
“止雨”字面意思是指停止下雨。基本含义是希望或实际上的雨停下来的状态。
“止雨”一词由“止”和“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止”有停止、制止的意思,“雨”则是指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随着时间的推移,“止雨”逐渐成为描述雨停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雨常常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因此“止雨”可能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有关。在某些或民间信仰中,人们可能会通过祈祷或仪式来祈求止雨。
“止雨”通常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意味着恶劣天气的结束和活动的恢复。联想可能包括雨后的清新空气、彩虹的出现或户外活动的恢复。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户外活动因为雨而取消,但后来雨停了,大家得以继续活动,这时“止雨”就成为了一个令人高兴的转折点。
在诗歌中,“止雨”可以被用来创造意境:
雨滴轻敲窗,心随风飘荡, 忽闻天公止雨声,彩虹桥上望。
在英语中,“止雨”可以对应为“stop raining”或“rain has stopped”。不同文化中,对于雨停的期待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止雨”是一个简单而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自然现象,还承载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情绪反应和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止雨”的多种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这一词汇。
1.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2.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