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0:02
词汇“常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常均”这个词汇的分析:
“常均”字面意思是指常态下的均衡或平均状态。其中,“常”指的是常态、常规,“均”则表示均衡、平均。
由于“常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或自然界的平衡状态。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社会学中,可能用来描述系统的稳定状态。
“常均”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常”和“均”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与平衡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常均”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用来强调这种理想状态。
“常均”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水面、稳定的生态系统等。
由于“常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常均”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或自然状态,如:“在常均的天地间,万物共生共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平衡的画面,如森林中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平静的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常均”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balance”(英语)、“équilibre”(法语)等可以表达类似的含义。
“常均”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平衡和稳定的追求,这种追求在人类文化和自然界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均】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均,平也。 、 《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 、 《周礼·序官·均人》-土均。 、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 、 《论语·季氏》-而患不均。 、 、 诸葛亮《出师表》-性行淑均。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有无不均。
【组词】
均壹、 均浃、 均人、 均徧、 均辨、 均平、 均遍、 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