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57:28
常备军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权长期维持的正规军事力量,通常由职业军人组成,随时准备执行军事任务,保卫国家安全。
在文学作品中,常备军可能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秩序,也可能被描绘为压迫的工具。在口语中,常备军可能被简称为“常军”,用于日常对话中提及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国际关系学中,常备军的组织结构、战略部署和后勤保障是研究的重点。
同义词“正规军”强调的是军队的正规性和专业性,而“职业军队”则强调军人的职业身份。反义词“民兵”和“志愿军”则指的是非职业的、临时组织的军事力量。
常备军一词源于军事组织的发展历史,随着国家形态的演变,从封建时期的骑士和领主军队,到现代国家的职业化军队,常备军的概念也随之发展。
在许多文化中,常备军是国家主权和独立的象征。在一些社会中,常备军也可能与政治权力紧密相关,成为维护政权稳定的工具。
常备军可能让人联想到纪律、秩序和保护,也可能引发对战争、冲突和牺牲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常备军的概念可能不常直接出现,但在讨论国家安全、军事政策或历史**时,常备军的角色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诗歌中,常备军可以被描绘为守护者,如:“星光下的常备军,守护着梦乡的安宁。”
常备军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的队列、军号声和军旗飘扬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常备军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都是指长期维持的正规军事力量。
常备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军事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也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全需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常备军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讨论和分析军事相关的话题。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3.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