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0:03
“史部”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历史书籍或文献的分类,特别是在古代中国图书馆或藏书楼中,书籍按照内容被分为不同的部类,其中“史部”专门用来存放历史相关的书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存放历史书籍的部分或区域。
在文学中,“史部”可能被用来指代历史文献的集合,或者在描述古代图书馆的场景时提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图书馆学、历史学中,它是一个标准的术语。
同义词可能包括“历史部”、“史籍部”等,这些词汇都强调了存放历史资料的区域或分类。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因为这个词汇非常特定。
“史部”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系统,这个系统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分类系统虽然有所变化,但“史部”作为历史书籍的分类一直保持其基本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历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学科,因此“史部”在古代图书馆中的地位也相应重要。它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历史记录和传承的重视。
提到“史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学者在昏暗的图书馆中翻阅古籍的场景,给人一种沉静、学术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史部”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研究或图书馆管理时,这个词汇仍然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史部的尘埃中,我找到了时间的秘密。”
视觉上,“史部”可能让人联想到堆满古籍的书架和昏黄的灯光;听觉上,可能是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图书分类系统也有,但具体的分类名称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史部”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专业讨论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历史文献的集合,也反映了文化对历史的重视。
1.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部】
(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部,天水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