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7:59
词汇“史鱼之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这一词汇进行分析:
“史鱼之俦”字面意思是指与史鱼相似或相类的人或事物。其中,“史鱼”可能指的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鱼,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生物。而“俦”字在这里表示“同类”或“相似”。
由于“史鱼之俦”并非现代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或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比喻或象征,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或哲学意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现代文献中很少见到使用,以下是假设性的例句:
“史鱼之俦”可能源自古代的某一文献或传说,具体来源需要查阅古代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表达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仅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研究中出现。
在古代文化中,鱼常常被赋予吉祥、纯洁的象征意义。因此,“史鱼之俦”可能在古代文献中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或特殊才能的人。
对于现代人来说,“史鱼之俦”可能会引起一种古朴、神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的文化和传说。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史鱼之俦”用于描述一个具有古代传说色彩的角色或情境,增添文学作品的神秘感和历史感。
结合古代绘画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史鱼之俦”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由于“史鱼之俦”具有浓厚的**古代文化特色,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史鱼之俦”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忠直不同,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
1.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俦】
(形声。从人,寿声。本义:伴侣)。
同本义。
【引证】
《玉篇》-俦,侣也。 、 扬雄《太玄》卷六剧-无介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