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3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0:43
怨:指因不满、失望或受到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愤怒、责怪的情绪。 [怨]:通常指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和责怪。
在文学中,“怨”常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不满和痛苦,如“怨天尤人”。 在口语中,“怨”可能更直接地表达对某人的不满,如“他总是怨我”。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怨”可能涉及到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同义词:
反义词:
“怨”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心中的不满和责怪。随着语言的发展,“怨”逐渐被用来描述更广泛的情绪和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怨”常常与“和”相对,强调和谐与包容。在现代社会,“怨”可能与压力和不满情绪相关,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化解。
“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愤怒、失望和痛苦。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冲突和不满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为工作或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怨气,需要通过沟通和理解来化解。
在诗歌中,“怨”可以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如:
月下独酌,怨风不解人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怨”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沉的天气、沉重的音乐和忧郁的画面。
在英语中,“怨”可以对应为“resentment”或“complaint”,但其情感强度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怨”是一个表达不满和责怪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和正确使用“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咎】
(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咎,灾也。 、 《吕氏春秋·侈乐》。注:“殃也。”-弃宝者必离其咎。 、 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组词】
咎征、 咎有应得、 咎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