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5:10
词汇“声绩”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声”和“绩”来理解其可能的含义。
“声绩”可以理解为声音的成就或声音的表现。在这里,“声”指的是声音,而“绩”通常指成绩或业绩。结合起来,“声绩”可能指的是在声音方面的成就或表现。
由于“声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声学或广播行业,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来描述某人在声音处理或声音表现方面的成就。
“声绩”这个词可能是由“声”和“绩”两个字组合而成,目前没有明确的词源记录,可能是一个较为现代的组合词汇。
在强调声音表现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音乐、戏剧或广播行业,“声绩”可能会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成就。
“声绩”可能让人联想到专业、成就和认可,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声绩”这个词,但它可以用来描述在声音表现方面的专业成就,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声绩”来描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儿的歌唱,是大自然的声绩”。
结合音乐会或演唱会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声绩”在声音表现方面的含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声绩”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声音的成就或表现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声绩”作为一个组合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领域和语境中,它可以用来准确描述声音方面的成就。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绩】
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引证】
《说文》-绩,缉也。从糸,责声。 、 《诗·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 、 《诗·豳风·七月》。传:“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八月载绩。 、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退朝,朝母。其母方绩。
【组词】
绩绪、 绩女、 绩火、 绩纺
成就;功业。
【引证】
《尔雅》-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 、 《声类》-勣,功也。 、 《书·尧典》-庶绩咸熙。 、 《左传·昭公元年》。按,迹也。-远绩禹功。 、 《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绩。 、 《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 、 《国语·鲁语》-男女效绩。 、 《诗·大雅·文王有声》-维禹之绩。
【组词】
绩用、 绩迒、 绩阀、 绩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