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7:50
招抚: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招揽和安抚的方式,使对方归顺或平静下来。在历史上,这一词汇常用于描述政府或统治者对叛乱分子或敌对势力的策略,通过给予一定的条件或承诺,使其放弃抵抗,归附于统治者之下。
招抚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通过招揽和安抚的方式使对方归顺。在现代汉语中,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政治语境中仍被使用。
在**历史上,招抚是一种常见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尤其在处理边疆问题和内部叛乱时。这种策略体现了统治者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权力运作的复杂性。
招抚一词给人以温和、策略性的感觉,联想到历史上的政治智慧和权谋。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唤起对和平解决冲突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招抚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如在家庭或工作环境中,通过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冲突。
在诗歌中,可以将招抚的意象融入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
春风招抚大地,万物复苏, 人心归顺,和谐共生。
招抚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形象,或是和平谈判的场景。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招抚场景的画作,而在听觉上,可能是平静而安抚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能被称为“招安”或“安抚”,但其具体实施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招抚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和军事策略,也体现了对和平与和谐的追求。在现代语境中,这一词汇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时。通过对招抚的学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