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3:57
“声色犬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声音、色彩、狗和马。基本含义是指繁华热闹的场所或生活,通常用来形容奢侈放纵、追求享乐的生活方式。
“声色犬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指宫廷中的娱乐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泛指一切奢侈享乐的生活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声色犬马”常被视为负面词汇,因为它代表了道德沦丧和物质主义的倾向。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浪费、不负责任和道德堕落。在表达中,我可能会用它来批评那些沉迷于享乐而忽视更重要事务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因为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而忽视了学业和家庭,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声色犬马的都市,
我寻找一片宁静的绿洲。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联想到灯火辉煌的夜店和热闹的市集。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节奏明快的舞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the high life”或“indulging in luxury”,但这些表达没有“声色犬马”所包含的道德批判意味。
“声色犬马”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还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和文化批判。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传达对过度享乐和物质主义的批评态度。
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
可知那~,奇技淫物,适足以起大盗觊觎之心。
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色】
3.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