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9:34
词汇“攘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一个方言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攘揄”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与“嘲笑”、“讥讽”或“戏弄”有关。然而,由于其不常见,确切的定义可能需要查阅更专业的古汉语词典或方言词典。
由于“攘揄”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古风或地方特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某些方言区。
由于“攘揄”不常见,以下示例句子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同义词:嘲笑、讥讽、戏弄 反义词:赞扬、鼓励、支持
由于“攘揄”不常见,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需要专业研究。它可能是由两个古汉语词汇组合而成,具体含义和演变过程可能需要进一步考证。
如果“攘揄”是一个方言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某些地区,这种表达方式可能被视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
“攘揄”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不悦、反感或厌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友好的交流或不尊重的行为。
由于“攘揄”不常见,个人经历可能有限。如果有相关的经历,可能是与某个特定地区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遇到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尝试使用“攘揄”来营造一种古风或地方特色:
由于“攘揄”不常见,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可以想象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微笑或一种带有戏谑语调的对话。
由于“攘揄”不常见,跨文化比较可能有限。如果它在某些方言中使用,可以比较它在不同方言中的使用情况。
“攘揄”是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确切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揄】
(形声。从手,俞声。本义:引;挥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揄,引也。 、 《汉书·郊祀志》-神之揄临坛宇。 、 《庄子·渔夫》-被发揄袂。 、 《韩非子》-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 《孙膑兵法》-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组词】
揄兵、 揄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