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9:22
女娲补天:这是一个源自**古代神话的词汇,讲述了女神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字面意思是指女娲修补天空,基本含义是指弥补缺陷或修复灾难。
在文学中,“女娲补天”常被用来象征英雄或神祇的伟大力量和拯救行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组织在危机中采取的补救措施。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气象学,它可能被用来比喻自然灾害后的修复工作。
同义词:补天浴日、力挽狂澜 反义词:破坏、毁灭
同义词“补天浴日”和“力挽狂澜”都强调了拯救和修复的意味,但“女娲补天”更具体地指向了一个神话故事,而其他词汇则更通用。
“女娲补天”源自《山海经》等古代文献,描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神话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形容伟大的修复或补救行为。
在**文化中,“女娲补天”不仅是一个神话故事,也象征着母性的伟大和创造力。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神力的崇拜,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灾难后重建的希望和勇气。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了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联想到的是一种超越人类极限的力量和智慧。它让我想到在面对巨大困难时,人类展现出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社区项目中担任志愿者,我们共同努力修复了一个因自然灾害受损的公园。当时,我觉得我们的行动就像是现代版的女娲补天,虽然我们的力量微小,但我们团结一致,尽力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余波中,我们如同女娲,
用希望的五彩石,补缀天空的裂缝。
每一颗心,都是不灭的火焰,
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女神站在云端,手持五彩石,正在修补裂开的天空。背景音乐可以是庄严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传达出一种力量和决心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神话故事可能是普罗米修斯盗火,虽然故事内容不同,但都体现了神或英雄为了人类的福祉而进行的伟大行为。
“女娲补天”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神话故事的名称,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即使在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也有可能通过集体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来实现修复和重建。这个词汇的灵活性和深度,使其成为我词汇库中一个宝贵的部分。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娲】
古神女名 。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女帝王。
【引证】
《说文》。按,女娲在大庭柏皇前,亦古皇之号,非必妇人也。-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咼声。 、 《列子·汤问》-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天阙。
【组词】
娲皇
姓。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