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27
词汇“烛穗”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烛穗”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烛火顶端的火焰部分,类似于穗状的形态。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确切含义。
由于“烛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烛火的形态,赋予文字以视觉美感。在专业领域,如果涉及到蜡烛制造或火焰研究,这个词汇可能会有特定的技术含义。
“烛穗”可能是由“烛”和“穗”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烛”指蜡烛,“穗”通常指植物的穗状部分。这个词汇可能是对烛火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烛火常常与祭祀、节日和纪念活动相关联。因此,“烛穗”可能在描述这些场景时被使用,以增添文学或艺术作品的氛围。
“烛穗”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宁静和安详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温馨或庄重的氛围。
由于“烛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有人在使用蜡烛时注意到烛火的形态,可能会联想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烛穗轻摇,夜色温柔,心中的思念随风飘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烛火的画面,烛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烛穗”的词汇,但描述烛火形态的词汇是普遍存在的。
“烛穗”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可能在特定语境下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领域中,它可能是一个有用的词汇。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穗】
(会意。从禾,惠声。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亦泛指穗状花实)。
同本义。
【引证】
《曲水诗序》。注;“共穗,嘉禾了。”-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 、 《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 《诗·小雅·甫田》-彼有滞穗。
【组词】
穗肥、 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