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03
烛烬:字面意思是指蜡烛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基本含义通常指代事物的终结或残留的部分,常带有哀愁或结束的意味。
“烛烬”一词源于古代对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层面,用以描述事物的终结或残留。
在许多文化中,蜡烛常与纪念、仪式和**活动相关联。因此,“烛烬”在这些语境下可能带有更深的象征意义,如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烛烬”常带有一种哀愁和结束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消逝的时光和无法挽回的过去。这种联想可能影响人们对于结束和变化的看法。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某些仪式或纪念活动中看到或使用蜡烛,从而对“烛烬”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悼念活动中,蜡烛的燃烧和最终的烛烬,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唯余烛烬,诉说无尽的哀伤。”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andle-end”或“candle-stub”,虽然指代蜡烛的残留部分,但“烛烬”在中文中带有更深的象征和情感色彩。
“烛烬”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蜡烛燃烧后的物理状态,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烬】
(形声。从火,尽声。本义:物体燃烧后的剩余)。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 、 《北史·吕思礼传》-烛烬夜有数升。
【组词】
灰烬;余烬;烬灰、 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