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3:58
廷议(tíng y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朝廷中进行的讨论或会议。它通常指的是古代****在朝廷中召集大臣们进行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讨论和决策。
廷议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古代文学作品以及与古代**政治相关的专业领域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朝廷的氛围和政治决策过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
同义词:朝议、朝会、廷议会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私下讨论”相对比。
廷议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廷”指的是朝廷,而“议”意味着讨论或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廷议是政治决策的重要环节,体现了皇权和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它反映了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权力结构。
廷议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朝廷的严肃氛围和政治决策的重大性。它可能唤起对历史的好奇和对古代政治运作的兴趣。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廷议”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决策的过程和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朝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金銮殿上廷议开,
群臣齐聚论国策。
一言九鼎定乾坤,
千古风云由此来。
想象一幅画面: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坐在龙椅上,大臣们分列两侧,正在进行廷议。背景音乐可能是庄重的古琴曲,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政治讨论和决策过程可能被称为“议会”、“内阁会议”等,但“廷议”特有的古代**朝廷背景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色彩。
廷议这个词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研究**历史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是非常有益的。
1.
【廷】
(形声。从廴,壬(tíng)声。廴(yǐn),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廷,朝中也。 、 《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 、 《汉书·陆逵传》-游汉廷公卿间。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 、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廷中皆大笑。
【组词】
廷臣、 廷吏、 廷推、 廷魁
2.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