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5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50:51
廷掾(tíng yuàn)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员或助手。在古代**,廷掾通常是指在朝廷或地方官府中担任文书、记录、传递信息等辅助工作的官员。
廷掾一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官制和行政体系的文献中。在文学作品中,廷掾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官场的细节,增强历史背景的真实感。在口语和现代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更多地被现代行政职务名称所替代。
同义词:吏员、书吏、文员 反义词:高官、大臣、主官
廷掾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更具体的职务名称所取代。在现代汉语中,廷掾已经不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
在古代**,廷掾是官府体系中的基层官员,他们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对于维持官府的日常运作至关重要。这个职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书工作和行政管理的需求。
廷掾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严谨和繁琐,以及那些默默无闻但不可或缺的基层官员。它可能唤起一种对古代行政体系的敬畏和对那些勤勉工作的官员的尊重。
由于廷掾是一个古代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然而,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研究时,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背景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官制和行政体系。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廷掾这个词汇来增强作品的历史氛围,例如:
夜深人静,廷掾李明仍在烛光下整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书,他的笔尖在纸上飞舞,记录着朝廷的点点滴滴。
廷掾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场景,如官员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碌的身影,或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联想可以帮助更生动地理解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古代官场生活。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廷掾的词汇,但类似的基层官员或文书工作者的概念在各个文化中都存在。例如,在欧洲中世纪,类似的职位可能是书记员(clerk)或抄写员(scribe)。
廷掾这个词汇虽然已经不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制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古代行政体系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古代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廷】
(形声。从廴,壬(tíng)声。廴(yǐn),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廷,朝中也。 、 《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 、 《汉书·陆逵传》-游汉廷公卿间。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 、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廷中皆大笑。
【组词】
廷臣、 廷吏、 廷推、 廷魁
2.
【掾】
(形声。从手,彖(tuàn)声。本义: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为沛主吏掾。 、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
【组词】
掾史、 掾佐、 掾属、 掾吏
佐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掾,本训当为佐助之谊,故从手。”-掾,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