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4:00
廷臣:指古代朝廷中的官员,特指在**身边服务的高级官员,他们通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和管理。
文学: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廷臣常被描绘为智谋深邃、忠诚或奸诈的角色,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曹操等。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廷臣”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可能会在讨论历史或古装剧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廷臣是研究古代政治结构和官僚体系的重要概念。
同义词:官员、朝臣、大臣 反义词:平民、百姓、庶民
“廷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廷”指朝廷,“臣”指官员。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指代在朝廷中任职的官员的专用词汇。
在**古代社会,廷臣是社会地位极高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国家的命运。因此,廷臣的形象在文化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到廷臣,可能会联想到权力、忠诚、智慧或背叛。这些情感和联想反映了人们对古代官场复杂性的认识。
在观看古装剧时,我经常对剧中廷臣的智慧和策略感到钦佩,同时也对他们的忠诚与背叛感到困惑。
在诗歌中,可以将廷臣的形象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如:“夜深廷臣梦,星稀月满楼。”
廷臣的形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服饰和庄重仪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urtier”,指在宫廷中服务的官员,其含义和用法与“廷臣”相似。
通过对“廷臣”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背景。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廷】
(形声。从廴,壬(tíng)声。廴(yǐn),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廷,朝中也。 、 《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 、 《汉书·陆逵传》-游汉廷公卿间。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 、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廷中皆大笑。
【组词】
廷臣、 廷吏、 廷推、 廷魁
2.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