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6:51
所闻: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所听到的”,通常指通过听觉接收到的信息或内容。它强调的是通过听觉渠道获得的知识或消息。
“所闻”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所”是一个指示代词,表示“...的东西”,“闻”即“听”。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中就有“闻”字的多次使用,表示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
在*传统文化中,“闻”字常与“听”、“知”联系在一起,强调通过听觉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在儒家文化中,“闻”也与学和教育紧密相关。
“所闻”可能让人联想到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有时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神秘感或不确定性,因为它强调的是通过听觉而非视觉获得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所闻”来表达我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消息或故事,尤其是在需要强调信息来源是听觉而非视觉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所闻皆是心声。”
结合音乐,如一段轻柔的钢琴曲,可以让人联想到“所闻”的宁静和深邃。
在英语中,“所闻”可以对应为“what one hears”,但在表达上可能更倾向于使用“heard”或“listened to”。
“所闻”是一个强调听觉获取信息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其词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使用,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