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9:48
猜嫌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猜疑和嫌隙。它通常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因为怀疑、误解或不信任而产生的心理隔阂或矛盾。
在文学作品中,猜嫌 常常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家庭、友情或爱情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或不愉快。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猜嫌 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互动中的信任问题。
猜嫌 这个词由“猜”和“嫌”两个字组成。“猜”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猜测、猜想;“嫌”字则意为厌恶、不满。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猜疑和不满的复合词。
在传统文化中,猜嫌** 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因为它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在社会交往中,避免猜嫌被认为是维护和谐关系的重要原则。
猜嫌 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紧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隔阂,可能会引起焦虑或不安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为猜嫌而导致的小冲突。例如,朋友之间可能因为一个小误会而产生猜嫌,最终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猜嫌 可以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情感:
猜嫌如影随形,
在心间悄然滋生。
信任之花凋零,
友谊之树枯萎。
猜嫌 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乌云密布的天空或阴森的森林。在音乐中,它可能与低沉、紧张的旋律相关联。
在英语中,猜嫌 可以对应为 "suspicion" 或 "misunderstanding"。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但具体的语境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猜嫌 是一个描述人际关系中负面情绪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猜疑和不信任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他人情感至关重要。
1.
【猜】
(形声。从犬,青声。本义:疑恨;忌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犬,如狡狯狂猛之类,本以言犬,移以言人。-猜,恨贼也。 、 《左传·僖公九年》。注:“两无猜恨。”-耦俱无猜。 、 《方言十二》-猜,恨也。 、 《左传·昭公七年》-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
【组词】
猜忍、 猜迫、 猜忿、 猜刻、 猜虐、 猜狠、 猜贰、 猜惮、 猜谋
2.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