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8:07
词汇“猛起”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特定语境下的用语。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猛起”字面意思是指突然、猛烈地起身或开始行动。它可能包含一种突然性和强烈性的意味。
由于“猛起”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有限。在某些方言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突然做出激烈的动作。
由于“猛起”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猛”和“起”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用来形容动作的突然和强烈。
在某些地区或社群中,方言词汇“猛起”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特定的行为或情境,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习惯。
“猛起”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紧张、激动或惊讶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突然且强烈的动作。
由于“猛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猛起”用于描述戏剧性的场景,如:“夜幕下,他猛起一跃,跳过了高墙。”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个人或动物突然做出激烈动作的场景,如猛兽扑食的画面。
由于“猛起”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
“猛起”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可能有限,但在特定语境下可以有效地传达突然和强烈的动作。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