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5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8:37
猜忌:指对他人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通常基于无根据的猜测或过度的疑心。这种心态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破裂。
猜忌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猜”和“忌”两个字组成。在古代,猜忌多用于描述君臣之间的不信任,后来逐渐扩展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
在某些文化中,猜忌可能被视为一种负面的人际交往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适度的小心谨慎可能被认为是必要的。社会背景也会影响猜忌的表现形式和接受程度。
猜忌往往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焦虑、不安和恐惧。它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给人带来孤独和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猜忌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例如,朋友之间因为猜忌而产生误会,最终导致友谊的破裂。
在诗歌中,猜忌可以被描绘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如:
猜忌如影随形,
在心间悄然滋生,
信任之花凋零,
友谊之舟搁浅。
猜忌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房间、紧闭的门窗和紧张的音乐,如悬疑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和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猜忌的表达方式各异。例如,英语中的“jealousy”和“suspicion”虽然与猜忌相关,但侧重点不同。
猜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它对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理解和处理猜忌是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猜忌的正确用法和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1.
【猜】
(形声。从犬,青声。本义:疑恨;忌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犬,如狡狯狂猛之类,本以言犬,移以言人。-猜,恨贼也。 、 《左传·僖公九年》。注:“两无猜恨。”-耦俱无猜。 、 《方言十二》-猜,恨也。 、 《左传·昭公七年》-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
【组词】
猜忍、 猜迫、 猜忿、 猜刻、 猜虐、 猜狠、 猜贰、 猜惮、 猜谋
2.
【忌】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忌,憎恶也。 、 《国语·晋语》-而忌处者。 、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不克不忌。 、 《国语·越语》-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
【组词】
忌恶、 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