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3:19
“势如冰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势或关系如同冰和炭一样,完全不相容。基本含义是指两者之间存在着极端的对立或冲突,无法调和。
在文学作品中,“势如冰炭”常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张,如敌对、矛盾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两种极端对立的情况,如政治立场、商业竞争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国际关系,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不可调和的冲突。
同义词: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反义词:水乳交融、和衷共济
同义词“水火不容”和“势不两立”都强调了极端的对立,但“势如冰炭”更强调了这种对立的不可调和性。反义词则表达了和谐与融洽的状态。
“势如冰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事物极端对立的比喻。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不可调和矛盾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冰和炭分别代表极端的冷和热,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商业或个人关系中的紧张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紧张和冲突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它让人想到无法解决的矛盾和持续的对抗。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个朋友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帮助他们理解彼此关系的紧张程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们的爱情,势如冰炭,冷热交织,难以言说。”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冰山和火山并存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冷风和热浪交替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oil and water”,意指两者不相容。
“势如冰炭”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对立的情况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冲突的强度,还暗示了这种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1.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4.
【炭】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炭,烧木余也。 、 《释名》-火所烧余木曰炭。 、 《孟子》。注:“墨也。”-坐于涂炭。 、 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 炭薪、 炭精纸、 炭笔、 炭冰、 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