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33:01
词汇“敛策”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敛策”由两个字组成:“敛”和“策”。
结合起来,“敛策”可能指的是收集信息或资源以制定策略的行为,或者是指通过节制和约束来实施计划。
由于“敛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的行为。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策略规划或军事讨论中。
“敛”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收集、聚集的含义,而“策”字则源自鞭子,后来引申为计划和策略。这两个字的结合可能是后来形成的,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更详细的汉语词源资料。
在强调策略和计划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敛策”可能被用来强调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以严肃、认真和深思熟虑的印象,因为它涉及到收集信息和制定策略的过程。
由于“敛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敛策”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冷静思考,制定出逃脱的计划:
夜幕低垂,星辰敛策,
智者心中,绘出逃脱之策。
由于“敛策”涉及到思考和计划,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深夜的办公室,或者是战略会议室中的讨论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敛策”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strategize”和“gather information”。
“敛策”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强调了收集信息和制定策略的过程。虽然它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专业语境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行为。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扩展词汇量,并在特定情境下更准确地表达思想。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