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6:27
斮戮(zhuó l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斩杀、屠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残酷的杀戮行为,带有强烈的暴力和血腥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斮戮常用于描绘战争、或刑罚等场景,用以强调行为的残酷性和非人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因为它带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和历史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法学等,斮戮可能用于描述特定历史或法律判决中的暴力行为。
这些同义词在描述暴力行为时各有侧重,屠杀强调*的杀戮,杀戮较为通用,残杀**则带有更多的残忍和非人道意味。反义词则强调保护和救助的行为。
斮戮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逐渐减少,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斮戮常与战争、刑罚等暴力行为相关联,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暴力和法律的认知。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暴力行为的批判。
斮戮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负面情感反应,如恐惧、厌恶和悲伤。它唤起的联想通常是血腥、暴力和死亡,影响着人们对暴力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在个人经历中,斮戮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历史学*中的某个**,或者在讨论法律问题时提及。例如,在讨论二战历史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某些战争罪行。
在诗歌中,斮戮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血雨腥风中,斮戮声声,
历史的悲鸣,回荡在心间。
结合图片,斮戮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血腥场景,或是刑场上冷酷的执行场面。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刀剑交击的声音,或是受害者的哀嚎。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暴力行为的词汇各有特点。例如,英语中的“massacre”和“slaughter”也有类似的含义,但使用语境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斮戮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暴力行为,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暴力的认知和态度。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使用频率降低,但它仍然是理解和评价历史**的重要词汇。
1.
【斮】
斩;砍。
【引证】
《说文》-斮,斩也。从斤,昔声。衺斩曰斫,正斩曰斮。 、 《尔雅》-鱼曰斮之。 、 扬雄《羽猎赋》-斮巨狿。 、 《书·泰誓下》-斮朝涉之胫。 、 《水经注·济水》-纣乃于此斮胫而视体也。 、 《公羊传·成公二年》-郤克曰:“欺三军者,其法奈何?”曰:“法斮。”于是斮逢丑父。
【组词】
斮涉、 斮趾、 斮胫
击;打。
【引证】
2.
【戮】
(形声。本义:斩,杀)。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引证】
《说文》-戮,杀也。字亦作剹。 、 《周礼·掌戮》注-戮谓膊焚辜肆。 、 《荀子·王制》-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 、 《资治通鉴》-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组词】
戮佞、 戮身、 戮挫、 戮杀、 戮害、 戮罪、 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