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3:07
断鹤续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断了的鹤,续上的凫”,比喻不伦不类,勉强凑合。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的腿虽然短,但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感到痛苦;鹤的腿虽然长,但如果截去一段,它就会感到悲伤。比喻做事应当顺应自然,不可强求。
在文学作品中,断鹤续凫 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然、不协调的事物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美学、设计或自然法则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或生态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生物适应性的重要性。
断鹤续凫 出自《庄子》,庄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这个成语反映了庄子哲学中对自然和谐的重视。
在文化中,断鹤续凫** 体现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对人为干预的警惕。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强行改变事物的本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不自然、不协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勉强拼凑、不和谐的事物。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考虑整体的和谐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设计不合理的产品,或者在讨论项目计划时,强调不要强行改变既定的流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断鹤续凫非自然,
牵强附会总难全。
顺应天道方为美,
无为而治是真诠。
想象一幅画面:一只断腿的鹤和一只被接上假腿的凫,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一种不协调和不舒服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rying to fit 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意思是试图将不合适的东西强行放入不匹配的环境中。
断鹤续凫 这个成语强调了顺应自然和避免强行改变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自然和谐,避免做出不伦不类的选择。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娇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
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鹤】
(形声。从鸟,隺(hè)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引证】
《广韵》-鹤,似鹄长喙。 、 《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 、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腾群鹤于瑶光。
【组词】
鹤音、 鹤侣、 鹤唳、 鹤胫、 鹤语
3.
【续】
(形声。从糸(mì),卖(yù)声。本义:连接起来,接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续,联也。 、 《尔雅》-续,继也。 、 《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 《晋书·赵王伦传》-貂不足,狗尾续。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 《儒林外史》-一时人急智生,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登时把弓弦续好。
【组词】
续弦;续篇;续编
4.
【凫】
动物名。俗名野鸭 。鸟纲,雁鸭目,雁鸭科。体长60余厘米,喙宽而扁平且短,除繁殖期外,都过群集生活。
【引证】
《广韵》-凫,水鸭也。
另一说凫是“家鸭”。
【组词】
凫雏、 凫雁、 凫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