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9:40
申诉:指个人或团体对某项决定、判决或行为不满,向有关机构或个人提出正式的请求,要求重新审查或改变该决定、判决或行为。
申诉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申”有陈述、说明之意,“诉”有诉说、控告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申诉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对不公或错误决定的正式请求。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申诉是维护个人或团体权益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民主原则,允许个体对权威机构的不公行为提出挑战。
申诉往往与不公、冤屈、正义等情感相关联。它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抗,可能带来希望、愤怒或无奈等复杂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申诉可能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对服务不满意时的投诉,对考试成绩有异议时的申诉等。这些经历让我们认识到申诉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在诗歌中,申诉可以被赋予更深的情感色彩:
在黑暗的夜里,我向星辰申诉,
诉说我的冤屈,渴望正义的光芒。
申诉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律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法官严肃地听取申诉。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不同语言中,申诉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appeal”和法语中的“appel”都指向上级机构或个人提出请求,要求重新审查或改变决定。
申诉是维护个人或团体权益的重要手段,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申诉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社会和法律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它在个人表达和情感交流中的重要性。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诉,告也。 、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负孝公之周愬天子。 、 《战国策·齐策》-必东愬于齐。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起诉;上诉;公诉;诉呈、 诉权、 诉辩、 诉牒、 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