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35
“召神弄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召唤神灵、摆弄鬼怪。基本含义是指使用神秘或超自然的力量来迷惑人或进行欺骗。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某人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诡计来达到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召神弄鬼”常用来形容那些使用巫术、魔法或诡计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使用欺骗手段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操纵或控制他人的行为。
“召神弄鬼”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和超自然现象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欺骗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神灵和鬼怪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因此,“召神弄鬼”这个成语在描述某些不正当行为时,也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批评那些使用欺骗手段的人时。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诚实和欺骗。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使用诡计和阴谋的人,以及他们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使用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用“召神弄鬼”来形容他们的行为,提醒自己要保持警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召神弄鬼者,心怀不善。
诡计多端,阴谋连连,
光明何在,正义何显?
在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些神秘的仪式或巫术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神秘或恐怖的音乐,如电影中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njuring spirits and ghosts" 或 "playing tricks",但这些表达没有“召神弄鬼”这个成语所带有的文化深度和贬义色彩。
“召神弄鬼”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用来描述那些使用欺骗手段的人。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神秘现象的认知,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警惕,避免被不诚实的行为所欺骗。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
他好用~去吓唬别人。
1.
【召】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引证】
《说文》-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 、 《广雅·释诂二》-召,呼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亦召供奉。
【组词】
召呼、 召致
2.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3. 【弄】
4.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