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7:33
“八极”一词源自古代哲学和地理概念,字面意思是指八个方向的极限。在古代,八极通常指的是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这八个方向的极远之地。这个概念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空间的整体认识和划分。
“八极”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后在《淮南子》等古代文献中也有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八个方向的极远之地,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八极”象征着宇宙的完整性和秩序,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宏观认识。这一概念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视野和胸怀,强调开阔和包容。
“八极”一词给人以宏大、辽阔的联想,常引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听到导游用“八极”来形容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现代地理知识的奇妙结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八极”:
八极之外,星辰闪烁,
宇宙的边缘,无尽的探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八个方向极远之地的地图,每个方向都有独特的风景和地貌。在音乐中,可以使用宏大的交响乐来表现“八极”的辽阔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包括“四极”或“八方”,但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四极”(North, South, East, West)是常见的地理概念。
通过对“八极”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和表达方式。这一词汇不仅体现了空间的概念,还蕴含了文化和哲学的深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