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4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41:14
“八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八个特定的风景或景观。在**传统文化中,“八景”通常指的是某个地区或名胜古迹中最具代表性的八个景观,这些景观往往因其自然美、历史意义或文化价值而被人们所推崇。
在文学中,“八景”常被用来描述某个地方的特色景观,如“西湖八景”、“燕京八景”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八景”来泛指某个地方的所有美景。在专业领域,如旅游规划或景观设计中,“八景”可能被用作参考或设计元素。
“八景”一词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文人墨客开始系统地记录和赞美各地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景”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风景名胜。
在**文化中,“八景”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审美追求。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提到“八景”,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美丽和历史的厚重感。它让我想到古人如何在诗词中赞美这些景观,以及这些景观如何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在我旅行的经历中,曾有幸亲眼目睹“西湖八景”,每一处都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八景”:
湖光山色映古桥,
断桥残雪梦回遥。
雷峰夕照金波涌,
平湖秋月夜寂寥。
想象一幅画卷,上面绘有“西湖八景”,每一景都配有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诗意的年代。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京都八景”或欧洲的“瑞士八景”,虽然名称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特定地区美景的推崇和记录。
“八景”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让我对*的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的运用。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