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2:06
“挥斥八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挥动手臂,指向四面八方,形容人的气概豪迈,志向远大。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在这里,“挥斥”指的是挥动手臂,“八极”则指的是四方和四隅,即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在文学作品中,“挥斥八极”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或远大志向,如在古代诗词中形容将军的威武,或在现代文学中形容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气和表达深度。
“挥斥八极”源自《庄子》,是**古代哲学文献中的一个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形容人的气概和志向。
在**文化中,“挥斥八极”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英雄人物的理想化描述,强调个人的气概和远大志向。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豪迈、壮志凌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伟大事迹。它激发人们对于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对于英雄气概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使用“挥斥八极”来形容一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志向,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传达了我的观点和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挥斥八极风雷动,志在四方云水间。”这样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词汇的美感,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想象一位将军在战场上挥斥八极,指挥千军万马,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如绘画或雕塑来表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增强这种豪迈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manding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能传达出类似的远大和掌控全局的意味。
“挥斥八极”是一个富有力量和美感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英雄气概和远大志向的推崇。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1.
【挥】
(形声。从手,军声。本义:抛洒、甩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挥,备也。 、 《周礼·考工记·幌氏》-而挥之,谓振去之也。 、 《礼记·曲礼》-饮玉爵者弗挥。 、 杜甫《北征》-挥涕恋行在,道八犹恍惚。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既而挥之。 、 《战国策·齐策》-挥汗成雨。
【组词】
挥涕、 挥尘、 挥墨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
3.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4.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