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5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59:40
函授学校是指通过邮寄教材、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教学的学校,学生可以在家中自学,并通过邮寄或在线提交作业和参加考试。这种教育模式适合那些无法常规到校学*的人群,如在职人员、居住地远离教育机构的人等。
“函授”一词源于“函”(信件)和“授”(传授),最初指的是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进行教学。随着技术的发展,函授学校逐渐融合了在线教学和多媒体资源,形成了更为现代的远程教育模式。
在现代社会,函授学校为那些无法常规到校学*的人提供了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发展**家,函授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函授学校常让人联想到自学的艰辛和自律的重要性。它代表了追求知识和自我提升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个人可能因为工作或家庭原因选择函授学校,这种经历强调了自我管理和时间规划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函授学校比喻为知识的灯塔,照亮自学者的道路:
函授学校,知识的灯塔, 照亮自学者的道路, 无论风雨,无论昼夜, 知识的火炬永不熄灭。
视觉上,函授学校可能让人联想到书桌上的教材、笔记本和电脑屏幕。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声和在线讲座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函授学校的概念相似,但具体实施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函授教育非常普及,而在其他国家可能不太为人所知。
函授学校作为一种灵活的教育模式,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供了学的机会,还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自律精神。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函授学校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现代教育资源。
1.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2.
【授】
(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授”应是后起字。-授,予也。 、 《周礼·邻长》-则从而授之。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数也。”-献俘授馘。 、 《国语·鲁语》。注:“与也。”-今日必授。 、 《资治通鉴》-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组词】
授受、 授兵、 授官厅、 授玉、 授室、 授赏、 授简、 授以全权;授位、 授政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4.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