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8:20
词汇“威折”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基本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该词汇的字面组合进行分析和推测。
“威折”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威力的折损”或“威严的挫折”。在这里,“威”通常指力量、威严或影响力,而“折”则可能表示减少、挫折或失败。
由于“威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组织的威信受损;在口语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由于“威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威折”可能被用来描述权威或影响力的丧失,这在政治、商业或社会组织中可能是一个敏感话题。
“威折”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失败、挫折和不稳定。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或某组织的看法,产生不信任或担忧。
由于“威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威折”来表达一种衰败的美感:
昔日威风凛凛,今朝威折难掩。
岁月无情刀,斩断昔日荣光。
“威折”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曾经辉煌的城堡,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风声呼啸,诉说着往日的荣耀与现在的凄凉。
由于“威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威折”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需要特定的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但也需要注意其使用的恰当性和普遍性。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