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5:25
卑辞厚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表达敬意或请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请求帮助或表达敬意时,不仅言辞谦逊,而且礼物丰厚,以示诚意。
在文学作品中,卑辞厚币 常用于描述古代君王或贵族在请求外援或和解时的情况。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写作中,它能够传达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外交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外交策略。
卑辞厚币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特别是在描述外交场合时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逊和礼节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卑辞厚币 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行为准则,即在请求帮助或表达敬意时,应该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无奈或不得已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外交场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不得不采取的谦卑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商务谈判或国际交流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好地传达诚意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卑辞厚币,
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
为了和平,为了友谊,
我们彼此尊重,彼此理解。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的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谦卑的言辞,穿越山川,前往另一个国家。背景音乐可以是古典的中国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umble words and generous gif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即通过谦逊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表达敬意和诚意。
卑辞厚币 这个成语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现代社会中表达诚意和尊重的一种方式。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意图和情感。
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若木由是名闻江南,凡两江总督到任,必~,敦请入幕,为上宾者数十年。
1.
【卑】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地位低微。
【引证】
《广雅》-卑,庳也。 、 《书·无逸》-文王卑服。 、 《管子·水地》-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 、 《易·系辞》-天尊地卑。 、 唐·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组词】
卑弁、 卑寒、 卑陋、 卑辱、 卑人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3.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
4.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