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0:20
“位卑言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地位低下但言辞高雅或要求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在言谈举止或要求上却显得高雅或高标准的人。
“位卑言高”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社会,强调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应保持高标准。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即使在社会地位较低的情况下,也应保持高尚的品格和追求,这是“位卑言高”成语的核心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尊严和高标准。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清洁工,他虽然工作辛苦,但总是保持微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这种“位卑言高”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即使在尘埃中,心怀星辰,位卑言高,不减光辉。”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在风雨中坚守岗位的清洁工,或是听到一首歌颂平凡人伟大精神的歌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ble in spirit despite humble circumstances”,强调在困境中保持高尚的精神。
“位卑言高”这个成语强调了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应保持高标准和尊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都应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
位卑而言高,罪也。
臣本书生……今将告归,不敢终默,~,罪当万死,惟陛下裁赦。
1.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2.
【卑】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地位低微。
【引证】
《广雅》-卑,庳也。 、 《书·无逸》-文王卑服。 、 《管子·水地》-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 、 《易·系辞》-天尊地卑。 、 唐·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组词】
卑弁、 卑寒、 卑陋、 卑辱、 卑人
3.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4.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