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5:10
“卑辞重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卑微的言辞和贵重的礼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用低姿态和贵重的礼物来讨好或巴结别人,以达到某种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卑辞重币”常用来描绘那些为了权势或利益而卑躬屈膝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讽刺那些过于谄媚或不择手段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或商业,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外交或商业谈判中的策略。
同义词:谄媚、巴结、奉承
反义词:刚正不阿、不卑不亢
“卑辞重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古代,言辞和礼物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手段,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卑辞重币”反映了社会等级和礼仪的重要性。在古代,下级对上级的尊敬和服从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社会结构中的某些行为模式。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虚伪和不真诚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自尊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卑辞重币”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因为我认为真诚和正直比任何手段都更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卑辞重币,非我愿, 真诚之心,天地鉴。”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使臣带着贵重礼物,低声下气地与对方交谈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谦卑的语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owtow”(磕头),但它更多强调的是极端的尊敬或服从,而不是使用言辞和礼物。
“卑辞重币”这个成语在*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行为模式,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真诚和正直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
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君诚不惜~,以求诸侯于楚,楚必许之。
1.
【卑】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地位低微。
【引证】
《广雅》-卑,庳也。 、 《书·无逸》-文王卑服。 、 《管子·水地》-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 、 《易·系辞》-天尊地卑。 、 唐·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组词】
卑弁、 卑寒、 卑陋、 卑辱、 卑人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3.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
4.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