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9:02
桃弧棘矢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桃弧(桃木制成的弓)、棘矢(酸枣木制成的箭)。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使用桃木做的弓和酸枣木做的箭。在古代,桃木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而酸枣木则因其坚硬而被用作箭杆。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古代的武器或防御工具,有时也用来比喻简陋但有效的工具或方法。在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信仰和军事历史。桃木和酸枣木因其特殊的材质和象征意义而被选中制作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古代简单但有效的防御工具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桃木一直被视为具有辟邪和驱鬼的神奇力量。因此,使用桃木制作的弓箭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武器,也具有一定的和民俗意义。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古朴、原始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战争场景和民间传说。它唤起了一种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材料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武器、民俗或历史话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增加讨论的深度和趣味性。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利用这个成语来描绘一个古代战士的形象,或者作为一个象征元素,代表坚韧和自卫的精神。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代战士手持桃弧棘矢,站在山丘上,面对着夕阳,背景是广阔的草原和远处的敌人。这样的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概念可能涉及不同的材料和象征意义。例如,在北欧神话中,使用特定树木制作的武器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力量。
桃弧棘矢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古代武器的词汇,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民俗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弧】
(形声。从弓,瓜声。本义:木弓)。
同本义;泛指弓。
【引证】
《说文》-弧,木弓也。 、 《易·系传》-弦木为弧。 、 《国语·郑语》-檿弧箕服。 、 《汉书·韩安国传》-弧弓夭猎。
【组词】
弧弓、 孤矢、 孤室、 弧弦
3.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
4.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引证】
《释名》-矢又谓之箭。 、 《说文》-矢,弓弩矢也。 、 《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法。 、 《广雅》-矢,箭也。 、 《易·噬》-嗑得金矢,解得黄矢。 、 《战国策·齐策》-疾如锥矢。 、 《礼记·少仪》-侍投则拥矢。 、 《诗·小雅·吉日》-既挟我矢。 、 《大戴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亩,还矢先王。
【组词】
飞矢;矢石、 矢人、 矢如雨下、 矢房、 矢书、 矢干、 矢锋、 矢镝;矢镞、 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