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4:36
唾手可得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唾液可以触及到的东西”,比喻事物非常容易得到,几乎不需要任何努力。其基本含义是指某物或某事非常容易获得,就像唾液一样轻易就能触及。
在文学作品中,唾手可得 常用来形容某些机会或物品的易得性,强调其无需费力即可获得的特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事物或信息。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市场营销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资源的易获取性。
同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反义词:难如登天、千辛万苦、费尽心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事物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唾手可得 更强调的是无需努力即可获得,而难如登天则强调了极大的困难。
唾手可得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其形象的比喻手法反映了古人对于事物易得性的直观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唾手可得** 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获得的好处或机会,反映了社会对于努力与回报关系的一种看法。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满足,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需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获得成功或满足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唾手可得来形容那些容易获取的信息或资源,比如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时,信息的易得性让我感到非常便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知识的果实,在网络的枝头,唾手可得,滋养着求知的心灵。”
视觉上,唾手可得 可能让人联想到伸手即可触及的果实或物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轻松愉悦的音乐,象征着无需费力的轻松状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ithin easy reach" 或 "easily accessib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事物易得性的概念。
唾手可得 这个词汇在描述事物的易得性方面非常形象和生动,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某些事物或信息的易获取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那个姿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
唐太宗时,唐朝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大将褚遂良认为这点小事不必皇帝亲征,派一两名精干的大将带上十万兵马出征,小小高丽就“唾手可取”
1.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可】
4.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