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7:51
唾液是指由唾液腺分泌到口腔中的液体,主要由水、电解质、酶和其他有机物质组成。它在消化过程中起到润滑食物、开始淀粉的消化以及保持口腔湿润的作用。
“唾液”一词源自拉丁语“saliva”,意为“吐出”或“流出口腔的液体”。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saliva”,在法语中是“salive”。
在某些文化中,唾液被认为具有治疗或保护的特性,例如在一些民间传说中,唾液被用来涂抹在伤口上以加速愈合。
唾液可能引起一些人的不适感,尤其是在提及与疾病或不卫生相关的情境时。然而,它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健康和生命力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唾液的分泌异常可能提示健康问题,如口腔疾病或神经系统问题。
在诗歌中,唾液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流动和自然的循环,例如:“如同晨露般清新的唾液,滋养着生命的每一寸土地。”
在不同文化中,唾液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唾液被视为不洁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赋予神秘的治疗力量。
唾液作为生理现象的一部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引人注意,但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唾液的功能和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可以增加我们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全面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唾液”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相关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1.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
2.
【液】
(形声。从水,夜声。本义:汁,流质)。
同本义。
【引证】
《字林》-液,汁也。 、 《素问·调经论》。注:“精之渗于空窍,留而不行者为液也。”-人有精气津液。 、 《素问·腹中论》-鼻出清液。 、 《楚辞》-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 唐·李白《古风》-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组词】
泪液、 胃液;津液;唾液;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