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6:15
唾手:字面意思是指唾液沾在手上,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轻而易举。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唾手”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的完成毫不费力,如“胜利唾手可得”。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说“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唾手可得”,表达事情的轻松程度。 专业领域: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体育评论中,可能会用“唾手可得的胜利”来形容比赛结果的明显趋势。
同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反义词:难如登天、千难万险、棘手
“唾手”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唾液沾在手上的状态,后来引申为形容事情的容易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唾手”常用于强调某件事情的轻松和容易,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便捷的追求。
情感反应:使用“唾手”这个词时,通常会给人一种轻松、自信的感觉。 联想:联想到轻松解决问题的场景,或者是在竞争中轻松获胜的情景。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某次考试或项目时使用“唾手可得”,表达自己对任务完成的信心和轻松态度。
诗歌:
春风拂面,花开唾手,
岁月静好,时光悠悠。
故事:
在他的眼中,那份荣誉唾手可得,只需要轻轻一跃,便能触及星辰。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人轻松地伸手摘取果实,果实唾手可得。 听觉联想:听到“唾手”这个词时,可能会联想到轻松的笑声或胜利的欢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iece of cake”或“easy as pie”,都用来形容事情的容易程度。
“唾手”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能够准确地表达事情的轻松和容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恰当地使用“唾手”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