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2:08
物妖: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物体或物品,这些物体或物品因为某些原因获得了生命力或特殊能力,从而能够影响或控制周围的环境或人类。
在文学作品中,“物妖”常被用来描述那些被赋予了神秘或邪恶力量的物品,如《聊斋志异》中的某些故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看似普通但实际上有不寻常特性的物品。在专业领域,如民俗学或超心理学,可能会更深入地研究这类现象。
同义词:灵物、妖物、魔物 反义词:普通物品、无生命物体
“物妖”一词源于古代对超自然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那些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物品。在古代文献和民间传说中,这类词汇频繁出现,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好奇。
在传统文化中,“物妖”常常与道教和中的灵异现象相关联,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神秘理解。在现代社会,这类词汇更多地出现在奇幻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成为一种文化娱乐元素。
“物妖”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危险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可预测的力量和潜在的威胁。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物妖”这个词汇,但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故事和传说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在创作中,可以将“物妖”作为一个核心元素,构建一个关于物品获得生命并影响人类命运的故事。例如,一个普通的戒指突然获得了控制时间的能力,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冒险和冲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物品,如一本书或一个雕像,被神秘的光环包围,散发出不寻常的能量。在音乐中,可以使用低沉的音调和神秘的旋律来表现“物妖”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enchanted object”或“magical artifact”,它们在奇幻文学和游戏中非常常见,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各种魔法物品。
“物妖”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反映了人类对超自然现象的持续兴趣和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使交流更加生动和有趣。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妖】
(形声。从女,夭声。)。
同本义。
【引证】
《三苍》-妖,妍也。 、 《楚辞·天问》-妖夫曳衔。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妖冶,美好也。”-妖冶闲都。 、 清·侯方域《壮梅堂文集》-妖姬静女。
【组词】
妖妍、 妖姿、 妖异、 妖丽、 妖靡、 妖蛊、 妖姬、 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