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4:40
拱手听命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双手合抱在胸前,表示恭敬地听从命令或指示。基本含义是指完全顺从,毫无反抗地接受他人的命令或安排。
拱手听命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其中“拱手”是一种表示尊敬和顺从的身体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对权威的无条件服从。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长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拱手听命** 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服从和尊敬。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无条件服从和缺乏自主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视为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对权威人物拱手听命的情况,例如在工作中对上司的命令无条件服从。
在诗歌中,可以将 拱手听命 融入到描述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尊敬的诗句中:
君王一令下,臣子拱手听。
忠诚心不改,千古传佳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臣子双手合抱在胸前,低头听从君主的命令。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来营造古代宫廷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ow and obey" 或 "submit without ques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 拱手听命 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礼仪意义。
拱手听命 这个词汇深刻反映了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对权威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强调个人自主和独立思考,但这个词汇仍然提醒我们尊重和服从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臣有一计,可使萧太后~。
边臣怵利害,~,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
1.
【拱】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拱,敛手也。 、 《论语》-子路拱而立。 、 《礼记·玉藻》-颐羀垂拱。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与我其拱璧。 、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组词】
拱默、 拱伏、 拱手听命、 拱候、 拱揖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