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5:13
词汇“[恁每]”是一个较为古旧的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恁每”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们”或“你们这些人”。它是一个复数形式的代词,用来指代说话者所面对的一群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戏剧或小说中,可能会出现“恁每”这个词,用以指代对话中的听众或特定的一群人。在口语中,由于其古旧性,现代人很少使用这个词。
“恁每”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演变过程反映了汉语代词系统的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代词如“你们”逐渐取代了“恁每”。
在古代社会,语言的使用往往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有关。使用“恁每”可能反映了某种文雅或正式的交流方式。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恁每”可能会带来一种古风或文雅的感觉,因为它不常见于现代语言中。
由于“恁每”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遇到并需要理解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适当使用“恁每”来营造古代氛围,例如:“恁每若问归期,应是绿肥红瘦时。”
由于“恁每”带有浓厚的古风色彩,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服饰、建筑或音乐,如古筝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恁每”的词汇,因为它是汉语特有的古旧表达方式。
“恁每”作为一个古旧的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及其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需要频繁使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恁】
(形声。从心,任声。本义:思;念) 同本义。
【引证】
班固《典引》-宜亦勤凭旅力,以充厥道。
【组词】
恁约
多见于早期白话。 同: 您
【引证】
马志远《汉宫秋》-恁不去出力,息生教娘娘和番?
【组词】
恁儿
2.
【每】
(形声。小篆字形,从屮(chè),母声。屮,草木初生。一说“每”为“母”的异体字。本义:草旺盛生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每,草盛上出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注:“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舆人诵曰:原田每每。
常常,经常。
【引证】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妪每次谓余曰。 、 ·宗臣《宗子相先生集·报刘一丈书》-每大言曰。
【组词】
每常间、 春秋佳日,每作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