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20
“乞灵”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祈求神灵的庇佑或帮助。字面意思是从神灵那里乞求灵力或灵感。
在文学作品中,“乞灵”常用于描述人物在困境中向神灵或超自然力量求助的情景,增添一种神秘或戏剧性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某些或迷信的语境下,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对神灵的依赖或求助。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民俗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特定的**行为或信仰实践。
同义词:祈求、求助、祷告
反义词:赐予、赋予
“乞灵”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乞”意为请求,“灵”指神灵或灵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在遇到困难或重大时向神灵乞灵,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依赖。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如古代普遍,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群体中仍然存在。
“乞灵”这个词汇带有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和人们对未知的敬畏。它也可能引发一种无助和依赖的情感,特别是在面对无法控制的情况时。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乞灵”这个词汇,它让我对古代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乞灵”:
在寂静的夜晚,我乞灵于星辰,
希望它们能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庙宇中人们跪拜祈求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悠扬的古琴声,营造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ray”(祈祷),虽然含义相近,但“乞灵”更强调向神灵乞求特定的帮助或庇佑。
“乞灵”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也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的普遍心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类情感。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