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25
词汇“乞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乞期”是由“乞”和“期”两个字组成,其中“乞”通常意味着请求或乞求,而“期”则表示期望或期限。结合起来,“乞期”可能意味着请求某段时间或期望得到某个期限。
由于“乞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深切的期望或请求。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讨论中。
由于“乞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踪。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请求时间或期限可能具有特定的礼仪或规则。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乞期可能涉及特定的礼节和策略。
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紧迫或恳切的情感,因为它涉及请求和期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帮助或支持的情境。
由于“乞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乞期”来表达一种深切的期望:
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乞期
时间的河流能稍作停留,
让希望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由于“乞期”涉及请求和期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恳求的姿态或期待的表情。视觉上,可能联想到一个人双手合十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恳求的声音或期待的沉默。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乞期”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
尽管“乞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展示了汉语中词汇组合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在特定语境下,它可以有效地表达请求和期望的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种组合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