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1:51
巧劲儿: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巧妙、灵活且不费力的力量运用方式。它强调的是技巧和智慧,而非单纯的力量。在字面意思上,“巧”指的是巧妙、聪明,“劲儿”则是指力量或劲道。
“巧劲儿”这个词源于汉语,其中“巧”字古已有之,意为巧妙、聪明。“劲儿”则是近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意指力量。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巧妙力量的词汇。
在**文化中,“巧劲儿”常常与智慧和技巧联系在一起,强调解决问题时的聪明和灵活性。这与西方文化中强调力量和直接性的观念有所不同。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赞赏和钦佩,因为它代表了智慧和技巧的结合。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依然能够巧妙应对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看到一位同事用巧劲儿解决了我们面临的难题,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巧劲儿”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巧劲儿如春风,轻抚过文字的每一页。”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太极拳中那些流畅而有力的动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而有节奏的音乐,如古典钢琴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leverness”或“ingenuity”,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智力和创造性,而不是力量的巧妙运用。
“巧劲儿”这个词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技巧性的力量运用,还蕴含了智慧和灵活性的概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寻求巧妙而非直接的解决方案。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