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6:46
词汇“巧夕”在文化中特指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节,也称为的情人节。这个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着爱情和浪漫。
“巧夕”字面意思是“巧妙的夜晚”,特指七夕节这一晚。在这一天,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会在银河上相会,因此这个节日也象征着爱情的团聚和期盼。
“巧夕”一词源于**古代对七夕节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特指这一节日,并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在**文化中,“巧夕”不仅是庆祝爱情的节日,也是女性展示巧手和祈求智慧的日子。传统上,女性会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巧艺,因此也称为“乞巧节”。
“巧夕”带给人们浪漫和温馨的情感联想,它让人们联想到爱情的美好和不易,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
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这一天安排特别的约会或活动,以庆祝爱情和加深彼此的感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巧夕之夜,星河灿烂,牛郎织女,情深似海。”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爱情节日如西方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虽然起源和庆祝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爱情和浪漫的主题。
“巧夕”作为一个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不仅代表了*的传统节日,也承载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夕,莫也。 、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 《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日东则景夕多风。 、 《书·洪范·五行》注-初昏为夕。 、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 、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组词】
夕晖、 朝发夕至;夕霭、 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