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7:01
词汇“察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察”通常指观察、审视,而“典”可以指经典、法典或重要的文献。因此,“察典”可能指的是对经典或法典的仔细审视或研究。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
“察典”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对经典文献或法典的深入研究和审查。
在文学语境中,“察典”可能用于描述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如历史学家或文学评论家对古代经典的分析。在法律领域,它可能指对法律条文的仔细审查。
由于“察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察”和“典”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学术和法律领域,“察典”可能被视为一种严谨和深入的工作态度,强调对文献和法律的细致研究。
“察典”可能给人一种严肃、认真和专业的印象,联想到学者或法官在深入研究时的专注和严谨。
在个人学习或工作中,如果需要对某一领域的经典文献或法律条文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用“察典”来描述这一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察典,寻找失落的智慧之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图书馆中,手持放大镜,仔细阅读古籍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古典音乐,营造一种庄重和专注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相关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study of classics”或“examination of laws”。
“察典”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对经典和法律的深入研究和尊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专业性。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