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3:13
察举(chá jǔ)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察举制度起源于汉代,是一种通过地方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选给中央政府,再由中央政府进行考核和任命的选拔方式。这种制度强调地方官员对人才的观察和推荐,因此得名“察举”。
在文学作品中,“察举”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的选拔制度,或者用来比喻现代的选拔过程。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政治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选拔、举荐、推荐 反义词:淘汰、摒弃
“察举”一词源于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选拔制度逐渐被科举制度所取代。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更加公平和标准化。尽管如此,“察举”一词仍然保留在汉语中,用来描述古代的选拔方式。
在**古代社会,察举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地方官员的信任。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人才流动和政治稳定。
“察举”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和选拔过程,给人一种历史悠久和庄重的感觉。它也可能让人思考现代选拔机制的公平性和效率。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察举”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选拔制度和政治文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察举”:
古道风尘,察举英才,
一纸荐书,千里驰骋。
想象一幅古代官员在书房中审阅荐书的画面,或者听到古代官员在朝堂上宣读荐书的声音,这些都能让人联想到“察举”这个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选拔制度可能被称为“推荐”或“提名”,但“察举”这个词具有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古代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察举”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选拔制度和社会结构。在现代,虽然选拔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察举”这个词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